wangshangtupian.png


  古代社会形成了比较普遍的孩子随父姓的传统。为什么?

  有人说这是古代的男权社会保护男性的利益。

  但你仔细想一下,孩子随父姓,父亲得到了什么利益?

  孩子随父姓,父亲会因此多赚一分钱吗?

  并没有。

  如果孩子不随父姓,父亲会因此少赚一分钱吗?

  也不会。

  而且即使不随父亲姓,孩子还是要管他叫爹,将来还是要给他养老送终。而且尊亲属应有的权利,父亲也全都享有,一样不少。

  所以明摆着的现实就是:

  孩子随父姓,父亲事实上没有得到任何利益;孩子不随父姓,父亲事实上也不会损失任何利益。

  那为什么古代社会会形成比较普遍的随父姓的传统?

  这是社会出于自身存续的需要,而对男性的规训。

  因为一个社会的后代想要健康存活并长大,最好是孩子的父母亲都参与孩子的抚养与教育。孩子的母亲因为催产素的作用,会天生和孩子亲近,想要照顾孩子。但是孩子的父亲从基因上是不具备这个功能的。要想让孩子的父亲一起加入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中来,必须通过社会性的规训,而不能指望男性的生物本能。

  于是就有了“孩子随父姓”的做法。

  让孩子随父亲姓,给孩子的名字上打上父亲的烙印,然后以此给父亲一个规训的理由:孩子随你姓了,从此全社会都认这个孩子是你的,所以你必须对他负责,养不教父之过。

  所以孩子随父亲姓,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,而不是父亲。

  如果孩子不随父亲姓,在缺乏亲子鉴定技术的古代,社会就很难有一个机制强行要求男人对孩子负责。然后孩子的母亲可能就要承担单独抚养孩子的巨大风险。

  从这个意义上说,孩子随父亲姓的另一个受益者,是孩子的母亲。

  这个姓氏烙印的另一个后果,是祖父的遗产。

  如果孩子不随父亲姓,那么祖父会认为这个孩子不是自己家的。因此可能会剥夺这个孩子的遗产继承权。

  (前阵子看到一个短视频,一个女人声讨自己的公婆立遗嘱把财产都留给了自己的小叔子,就因为自己让孩子随了自己姓。姑且不论这个视频本身所说内容的真假,但这种情形确实是完全可能出现的。)

  所以如果孩子随父姓,那么孩子的母亲将来就能理直气壮享受到孩子祖父留下的遗产(母亲在家里是尊亲属,只要活得足够久,家里的财产必然都是由她支配)。

  有人可能会说,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招赘来解决,孩子可以随外公姓,继承外公的遗产,不一定要随父姓。但是正如前所述,孩子不随父姓的话,孩子的父亲共同养育孩子的动力就会下降,甚至可能撒手不管。所以只有那些家境殷实且只有女孩的家庭,一边承担得起“男人跑路”的代价,一边又有充分的资本诱使赘婿留在身边,才有条件走招赘这条路。普通人家根本招不起这个赘。所以靠招赘是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的。

  

  综上,古代社会形成“孩子随父姓”的传统,真正的受益者是孩子和孩子的母亲,而不是孩子的父亲或祖父。

点评
还没有点评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