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ngshangtupian.png


  2021年11月20日的新闻:《15岁少年每天1瓶可乐突发脑梗死,2次送进ICU抢救》。

  我们普遍都认为,超市里卖的食物,都是可以吃的,因为符合国家的食品安全规律。可是,如果长期吃,坚持吃,就可能患病。

  以此案为例,为什么小小年纪会发生脑梗死?医生从父母口中得知,原来他们打小就很宠这个孩子,好吃好喝惯着。这位病人从小爱喝碳酸饮料,就成箱成箱往家买,一天至少一瓶起步,兴起时能畅饮两三瓶。

  “这很可能是他发生脑梗死的一项重要诱因。”病人的主治医师陈医生介绍,作为很多人喜欢的“快乐肥宅水”,可乐带给人快乐的同时,也在侵蚀人们的健康。

  陈医生进一步解释:这位病人长期喝可乐,体重指数高达32kg/m2,已达到肥胖标准,且空腹血糖偏高、糖化血红蛋白处于临界值,已出现胰岛素抵抗,尿酸也偏高,机体已出现代谢紊乱,最终发生大面积脑梗死与此密切关系。

  我的观点是,饮料不能喝。因为饮料中有过多的糖。糖是人体的必需成分,但若过多摄入,就会影响脾主运化的功能。其害处甚多,一方面,会导致痰湿内滞,转化为肥胖、糖尿病、痛风等病;另一方面,脾为后天之本,脾伤则会影响到肾。而肾为先天之本,脾肾互损则会导致元气不足,百病丛生。

  有人问,那国家为什么还允许合法销售呢?并且,其饮料包装上并没有象香烟一样注明:有害健康。

  我思考其原因,或许国家相关部门暂时还没有认识到过喝饮料能危害健康;或许国家为了刺激经济消费,放任大家随意购买。正如香烟一样,虽然能导致肺癌,但国家也从未立法限制吸烟。至于吸多吸少还是不吸,全凭自愿。我的体会是,全凭智慧。

  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维持健康呢?不妨参考以下一些方法。

  有相关资料显示,推荐每天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g,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,具体到生活中要这么做:

  其一,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频率和摄入量,多喝白开水或不加糖的茶水代替含糖饮料。

  因为糖味甘,甘入脾。过甘则伤脾。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,脾能散精。若过甘伤脾,导致脾失散精,就容易导致血糖升高,进而变成糖尿病。

  其二,可以吃点新鲜水果,但尽量别喝果汁饮品。

  一方面,新鲜水果其性多偏寒凉,有伤阳之弊端。但毕竟我们一次吃不了太多的水果。若榨成果汁,就容易一次喝下太多的寒凉,最容易伤损脾阳。另一方面,喝太多的果汁,含糖太多,亦有伤脾之弊端。

  其三,咖啡适宜选用不加糖的清咖啡

  咖啡味苦而香,苦则能燥湿,香则能醒脾,若服后感觉舒服,也可以偶尔喝点。但建议少糖,以免过甘而伤脾。关于咖啡,我用中医反复进行思考,读者可参考我的其他文章。

  其四,改善烹调方式,少用红烧加糖的烹饪方法,多用清蒸、白煮的方式。

  其实,不加糖一样可以做出美味的食品来。我的观点是,加糖仅仅是习惯而已,并非是必须的。况且,不加糖,且少油少盐,能吃出食物的本来味道,更甜美。

  其五,拌凉菜时建议可用橄榄油或醋来调味,避免过多的摄入酱料。

  酱料的口味往往偏重,虽然有开胃之功,但吃的多了,容易过多地启发肾精,甚至导致相火外泄。建议饮食清淡些,清淡最能养脾胃,也最有益于健康。

  其六,警惕一些食物中的添加剂。

  添加剂广泛存在于所有超加工食品中。以糖为例,添加糖存在于糖果、蛋糕、甜点等甜味食品中,也隐藏在一些不甜的超加工食品中。为了健康,最好不吃这些东西。

  那么,为了健康,除以上这些食物外,我们还应该少吃或不吃应该哪些东西?我的建议是,以下四种东西最好不吃。

  其一,不吃任何超加工食品,不管其味道如何好,都坚决不吃。

  其二,不吃任何有添加剂的食品,除非不能正常吃饭,不得不靠这些食品来维持生命。

  其三,不吃高油高盐高糖等重口味的食品。

  其四,不吃转基因的食品。

点评
还没有点评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