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ngshangtupian.png


       作者:董洪涛

  受现代营养学影响,不少人认为,健康就是要补充营养,要吃大鱼大肉,这样才能让身体有充足的营养。却不知,健康从来都不源于大吃大喝,而源于清淡饮食。换句话说,吃的简单些,更健康。

  重庆晨报有这样一条新闻:《丈夫陪孕妻吃营养餐,双双吃出胆结石》。说是武汉市民廖女士怀孕后,家里准备了鸡汤、排骨汤这些东西给孕妇进补。其丈夫也跟着一起吃。出了月子出现腹胀,一查发现有胆结石伴急性胆囊炎,而且,其丈夫因为沾了媳妇的光,也患上了胆囊结石!

  从临床来观察,若过度重视营养而长期进补,得胆结石的概率非常高。从中医来分析,这是痰浊、湿热郁滞于胆囊的表现。因为过食肥甘厚腻,伤损脾阳,导致脾主运化的功能不足,进而化生痰浊湿热。这些病理代谢产物阻滞于胆囊,影响胆汁的疏泄。

  胆为中清之腑,以通降下行为顺,若痰浊或湿热内生,久蕴不散,日积月累,胆汁久经煎熬则结成砂石。

  胆石阻塞,更会促使胆气不舒,胆汁流行受阻,则结石不断凝聚增大。结石形成之后,反过来又会对机体发生影响,加重气滞、血瘀、痰阻、湿聚、热灼等,因果之间相互影响。

  如何预防胆结石?最好的办法就是管住嘴,尽量清淡饮食。

  有人会说,清淡饮食没有营养,会导致营养不良。我的观点是,这是对健康的误解。事实上,健康源于气血,而气血源于脾胃运化。进一步说,如果脾胃运化功能正常,我们能正常吃饭,那么,就足以维持机体的健康。

  我认为,把健康认为是营养的堆积,这是心向外求;而把健康看成是气化的顺畅,这才是心向内求。向外求的,会注重补充营养,甚至大吃大喝,吃各种营养品、补品;而向内求的,会注重调畅脾胃的阳气,使阳气的气化功能正常,那么,清淡饮食亦足以维持健康。

  现临近春节,宴请、聚餐的机会增多。越是此时,越要注意千万别暴饮暴食。要清醒地认识到,那浓香的美酒、美味的佳肴不仅能带来淋漓尽致的舌尖快乐,病魔也会如影随形跟在身后。

  大体说来,大吃大喝容易诱发许多慢性疾病,包括今时常见的中风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胆囊炎、胆结石、胰腺炎、痛风、肥胖等等,还会导致胃肠道动力感觉系统失调。

  以中风为例,节日期间往往高发,其原因在于大吃大喝导致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和酒精,容易升高血脂、血糖和血压高,使血液浓缩粘稠,流动缓慢,最终诱发脑动脉闭塞,脑血流中断,脑梗塞形成。《医学心悟》:“凡人嗜食肥甘,或醇酒乳酪,内湿从内受⋯⋯湿生痰,痰生热,热生风,故卒然昏倒无知也。”

  再如,心肌梗塞的发病原理与脑梗塞几乎一致,但发病率更高,危险性更大。据北京地区卫生监察统计局的统计,节日期间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是平时的4倍。

  有人喜欢健身。按营养理念,健身要自身1.5到要2倍的蛋白,如果一个60公斤的人,那要90到120克的蛋白。如果单吃鸡蛋白,要40个才有120克的蛋白质。试问,如果按营养学的理念,谁敢如此吃?

  我的观点是,如此营养理念完全把人当成了机器,而忽视了人体的阳气和气化。换句话说,若完全按营养成分来吃饭,保证吃不了几天就会生病。

  有人担心,清淡饮食会不会没有营养呢?

  所谓清淡饮食,即烹饪法较单一,少油、少糖、少盐、不辛辣的饮食。从中医来思考,清淡饮食能清热解暑、补液生津,平衡机体阴阳,既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食物原有的营养成分,又减少了脾胃的负担,还能增加食欲,对心脑血管的风险也低。至于肥甘厚腻并非能起到补的作用,因碍胃还会降低食欲,对健康无益,应尽量少吃。

  关于如何馀,唐代大医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明言:“善养生者……常宜轻清甜淡之物”。今时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,清淡饮食更具抗疲劳功效。

点评
还没有点评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