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言不可治者,未得其术也。”《内经》这句话越是品味,越觉正确。临证时当时时用此话来指导。
一、医案
一位93岁老教授,男性,因突然右眼不能睁开而在北京入院治疗,医生按照重症肌无力施治,中西医叠用乏效。不得已,电话给我。其舌质红,少苔,有瘀斑。我诊为气阴两虚,兼有水火升降失常。即处方:
生黄芪30,党参15,升麻6,葛根30,蔓荆子10,白芍15,黄柏6,炙甘草6,两付,水煎服,日一剂。(单位:克,下同)
玄参30,肉桂6,五味子打碎6,山茱萸60,熟地15,麦冬15,巴戟天15,两付,水煎服,日一剂。并嘱上二方交替服用,一天换一个药方。
病人按法煎服上二方数剂后,眼睛完全睁开,诸症消失。
二、分析
此案我所用方,其一为益气聪明汤;其二为引火升阴汤。
一则,益气聪明汤
此方出自《东垣试效方》,原方由黄芪半两、甘草半两、人参半两、升麻3钱、葛根3钱、蔓荆子1钱半、芍药1钱、黄柏1钱(酒制,锉,炒黄)组成。
原书论此方的功效,认为能“令目广大,久服无内外障、耳鸣耳聋之患。又令精神过倍,元气自益,身轻体健,耳目聪明。主治饮食不节,劳役形体,脾胃不足,得内障,耳鸣或多年目暗,视物不能。”因本方能使耳聪目明,故以益气聪明汤为方名。
我的观点是,益气聪明汤最擅长治疗上气不足诸证。关于上气不足证,《内经》有论曰:“上气不足,脑为之不满,耳为之苦鸣,头为之苦倾,目为之眩”。从这些症状来看,耳、头、目之所以不适,皆源于上气不足,不能濡养耳窍、脑窍和眼窍。
为什么益气聪明汤能治上气不足诸证呢?我有如下理解:其一,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,若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”;其二,上气不足是与中气不足、下气不足相对而言的气虚的一种表现,上气所以不足多由于中气不足、清气不升所致,而其根本病因即在于脾虚;其三,临床上对于上气不足之头痛、耳鸣、眩晕等症若施以益气聪明汤往往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。
清代大医费伯雄在《医方论》书中讨论益气聪明汤:“此方重脾胃而兼治肝肾,立意最精。”我的观点是,益气聪明汤主要是为五官九窍之病所设,善于疗耳目诸疾。而肾开窍于耳,肝开窍于目,故此方属于肝肾同治。
分析此方的用药:重用党参和黄芪甘温,能大补脾气;升麻、葛根轻扬升发,能入阳明,鼓舞胃气,上行头目。两组药合用,一补一升,使气有所生,且气得上达。黄柏入肾,可以坚阴,兼能清热泻火;白芍敛阴,可以和血、柔肝,因耳为肾窍、目为肝窍,故用二药调肝补肾。蔓荆子清利头目,甘草甘缓以和脾胃。
诸味药合而用之,即能补中气,升清阳,善治中气不足、清阳不升而导致的头痛眩晕、视物不清、耳鸣耳聋等症。
此方名为“益气”,当指有补益中气之效;名为“聪明”,既可理解为让耳聪,让目明,亦可理解为聪颖智慧,使视听灵敏之意。
从医理来分析,凡九窍不通利,虽然各属五脏,但归根结底与脾相关。李东垣有谓:“脾胃虚则九窍不通”,即是此意。而此方之所以能治头面诸窍病,正是此理的发挥。
我的体会是,凡头面七窍诸病,都要重视调理中焦脾胃。益气聪明汤方中即用黄芪、人参、甘草三味药来补益中焦。
若能对证用方,此方不但可治头晕、耳鸣、耳聋、眼花、眼干、视力减弱诸症,还可治疗颈椎病。有学者认为,用益气聪明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、突发性耳聋、气血不足型眩晕、脑动脉供血不足诸症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。亦有学者用此方治疗复杂的眼科疾病,如视网膜色素变性、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也是效如桴鼓。
此方既然治疗上气不足证,当然除有头面诸窍的症状之外,要兼有脾虚气虚的一些症状,如面色无华、舌质淡、脉弱无力等,这些应该是应用此方的要点。
关于此方的用量,根据气虚的程度,可加大生黄芪和党参的用量。一般我常各用30克。若气虚明显,可用生黄芪至120克,党参亦可用至60克,疗效更为突出。
临证遣方并非一成不变。应用此方时,若见腻苔,必有湿浊不化,当醒脾化湿,可加砂仁;若舌见裂纹,则属阴精内亏,当重视填精,可合用熟地、肉苁蓉之属;若纳食不佳,属脾虚不运,当芳香运脾,可加炒白术之类,使气血之生化原料充足;若升提不足,属肝气升发无力,当疏畅肝气,可加入柴胡以增强升提之力;若兼有颈椎不适,属太阳病,项强不舒,当加大葛根用量,比如我常加至30-60克。
有学者认为,颈椎病的核心方剂应首推益气聪明汤。分析其理由:颈椎病之病位看似在骨,实际由于肌肉和肌腱之劳损僵硬牵拉骨骼所致,肝在体为筋,脾在体为肉,肾在体为骨,益气聪明汤调脾而兼顾肝肾,应用于本病最为效验。
二则,引火升阴汤
阳火主升,阴水主降,这是阴阳水火的运动特性。正常人体水火运动应符合《内经》“清阳为天,浊阴为地,地气上为云,天气下为雨,雨出地气,云出天气”的水升火降的运行特点。如果人体之阳火只升不降,人体之阴水只降不升,出现阴阳水火不相交融,就会引发头面诸病。
就此案而言,年高体弱,气阴两虚。阴亏于下,火炎于上,水火不相既济,这是此案的另一个重要病机。
清代大医陈士铎创制“引火升阴汤”。其用此方的目的是,通过“引”与“泻”两种降火方法实现体内水火平衡来治疗消渴。我则引申其理念,用于治疗老年人的眼睛不能睁开,其理是相通的。
分析此方诸药:肉桂合五味子引火归原;玄参、麦冬、山茱萸、熟地补肾阴;巴戟天温肾阳。诸药合用,则能“引火归原而水气自消”,实现人体正常的水火升降平衡。
故此方不但可用于治疗消渴,亦能通过“补水而少去火,以分消水湿之气”的方法实现人体正常的火降水升生理状态,这样说来,此方的用处就很大了。
从文献来看,历代医家极少应用引火升阴汤。分析其原因,或者把此方拘泥于治疗消渴;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此方能升降水火的巨大作用。我的观点是,此方尤其适合于阴虚之人,阴亏于下,火旺于上,显然,老年人多见此证。(文/董洪涛)